宋智晨指出,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热度渐增,所产生的大量电力无法就地消纳,电力的输送就成为关键问题,新能源微电网的提出是“互联网+”在能源领域的创新性应用,有利于我国新能源乃至整个能源整体结构的布局和调整。微电网也是电网配售侧向社会主体放开的方式之一,符合电改的方向,将为新能源的发展创造巨大空间,也将为储能产业带来新的契机。
对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将风、光产业与储能产业关联互补起来,不仅为储能产业提供了一个保有量超过100GW的风光市场,也为蓬勃发展的风光产业注入了新的助推剂。
此次政策探索意义明显,针对新能源微电网运行模式,通过示范项目的申报和建设,推动电力市场化创新发展,形成完善的新能源微电网技术体系和管理体制。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本报记者,对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风电太阳能)来说,储能技术更为重要。分布式能源主要指建在用户端的能源供应方式,可独立运行或并网运行,按照用户多种能源需求,采用需求应对式设计的新型能源系统。这是可以将资源和环境效益*大化的分散式供能系统。由于可以降低输送环节的损耗,因此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也有专家认为,对于风力发电,如果装机比重在系统比例10%以下,传统技术可以基本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当风电装机比例超过20%,就需要储能手段来减少波动性与间歇性,避免对电网造成难以承受的冲击。因此,储能技术发展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的必须条件。
新能源微电网建设将促进储能产业发展,储能系统是联网型和独立型微电网的重要环节,帮助微电网实现能量双向流动。在分布式发电系统中,风电、光伏发电等间歇性能源因其自身波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某种程度上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障碍。储能环节能有效调控电力资源,可以对新能源发电进行削峰填谷和调峰调频,帮助实现其可靠稳定运行。由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拉动的国内储能系统(含电池)市场需求于未来5年将累计达到数百亿元规模。
当前储能产业发展*大的障碍就是价格太高,难以实现经济性。尽管以储能在能量回收、电能质量提升等方面有广阔的工业应用需求,尽管以储能为核心的微电网是未来电网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组成部分,但在高昂的成本价格之下,储能还是只能在实验项目中慢慢积累。
而这与光伏产业发展之初所面临的囧境,如出一辙。在成功推进了光伏产业的繁荣和进步之后,对储能产业的未来政策指导和扶持,也将很大程度上借鉴光伏产业的发展经验。当前示范项目的申报建设,也让我们看到了曾经熟悉的一幕。
业内人士指出,微电网是我国储能应用重要的细分市场,推进大规模示范项目建设标志着国内储能市场启动大幕正式拉开。
业界期盼补贴政策出台
新能源微电网在未来将得到大量的应用,微电网建设步伐也将加快。新能源微电网与传统电网不同,它主要支持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分布式能源,因此对推进节能减排和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新能源微电网与传统电网相辅相成,有利于整个电网体系的形成,也更加方便电力改革的推进。
根据美国调查公司NavigantResearch公司发布的微电网相关技术的市场预测。预计2023年微电网产业覆盖到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50亿美元以上。
SBIEnergy预测到2020年,北美的市场份额将会从74%下降到62%,而亚洲和欧洲的市场份额将分别上升到17%和11%。亚洲市场的增幅*大,而亚洲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市场。
前景是美好的,但实现起来难度还是不小。目前,微电网电价成本依旧过高。国家发改委研究院一位专家曾向媒体表示,目前微电网建设的关键是经济性问题,微电网需要有强大的电源来支撑,这必然导致成本增加。
宋智晨分析认为,目前发展新能源微电网的*大困难是缺乏政策补贴支持。新能源微电网的覆盖范围广,建设周期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电网建成后投资收益回报期也比较长,因此补贴政策的缺乏会让一部分投资者处于观望状态,社会投资者进入新能源微电网建设的热情无法得到国家政策鼓舞。
据了解,在美国、日本等地发布的储能鼓励政策中,均包含峰谷电价、阶梯电价、调峰调频电价补贴等细则,而此类细则目前在我国仍为空白。正因为此,在《意见》发布前,业界普遍预期新能源微电网项目将获得补贴。然而《意见》并未提及补贴。这难免让业界感到有些失望。
我国与微电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空缺,没有出台扶持鼓励家庭、单位等购买使用微电网电源的政策,缺少允许微电网并网的法规及明确各方责任义务的法律,微电网并网标准远不如传统发电厂并网标准齐全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