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首批55个“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其中包括12个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项目、12个园区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项目。城市与能源,再次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我们之所以建设城市,或者城市之所以成为人类聚集的终极形式,原因就在于,它是资源汇聚的平台,能够极大提升人类的核心竞争力——效率。
但问题在于,当城市为了满足我们对更高效率的渴望而日益庞大、复杂时,城市本身的效率却在不断下降。有机构预计,到2045年,全世界65%—70%的人口将会居住在城市里。全球人口超过1千万的超级都市将会从2016年的28座增加至2030年的41座。这无疑将给城市的交通、食物、水源、污水处理、公共安全,以及*关键的能源供给,带来空前巨大的压力。换句话说,在奔向百亿的全球人口面前,我们的城市,将面临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何应对?答案是借助合适的工具,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
一切效率的提升,都有赖于先进工具的出现。解决未来城市危机,同样需要新的工具:它既熟知城市每一个街区、每一栋建筑的过去与现状,也能洞悉城市每一个领域、每一个人、每一秒钟发生的变化,更能够及时、精确、合理地将资源加以估算、分配与回收。
这个工具,就是智能。在智慧城市中,人们将对城市的运转施加前所未有的精细管理:通过人工智能、大量传感器和无线网络,不同的设施互联互通,整个城市的能源成本被大大降低。*终实现减少污染、节能环保、提高安全,让居民安逸地生活、高效地工作。
不过,智慧城市或许将有千万种形态,但必定有着相同的基础——“智能+能源”。
从钻木取火,到蒸汽时代的燃煤,再到石化时代的电力,能源如同人的血液,是城市有机体发挥功能的保障。在过去几千年间,能源依靠数量的增长,完成了功效输出上的升级换代。未来,在能源存量和供给日趋紧张的条件下,实现定量下的精细利用,是每个城市必须完成的任务。
幸运的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兴起,新能源的成熟,不断降低着这个问题的难度。
在智能的帮助下,人们可以使用探测系统实时监视城市用电数据,通过智能电网自动调整配电设置;利用由新材料和新设计技巧所建的智能建筑,来提高空调和照明系统的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屋顶太阳能板、小型风力发电机、地热发电,以及其他可再生资源提供干净的电力等。
“智能+能源”也为新能源产业的真正破局,创造了空间和途径:将光伏、风电、地热等尚无力单独提供能源支撑的新能源,因地制宜地整合到一座城市的能源结构中,利用智能系统加以精准调配,让新老能源扬长避短,峰谷互补。
未来,“智能+能源”,绝不是某一个地方或城市的特色,而是城市建设的标准与基础。未来,或许也不再有房地产商、能源供应商、装备制造商等等的区别,取而代之的,将是深刻理解并掌握智能与能源关系,并具备整体设计与建设能力的城市发展商。(苗连生)
All new products and surplus products of the industrial intelligence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discontinued products of the original manufacturers. We are not an authorized distributor or representative of any of the above manufacturers (except for brand authorization). The trademarks, brand names and brands appearing in this agreement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manufacturers.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ed
Phone(WeChat/Whatsapp)
+086-18144100983
No 1134 Jimei North Road, Jimei District
Hong Kong Office:
Guan Tang District, Hong Kong,